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(CUPT)华东赛于2020年8月24至27日在网络上(钉钉、腾讯会议)召开。杭电CUPT团队首次参赛,经过4轮12场学术辩论赛的激烈比拼,杭电CUPT团队荣获华东赛区三等奖。
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(China Undergraduate Physics Tournament,简称CUPT)是中国借鉴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(International Young Physicists’ Tournament,简称IYPT)模式创办的一项全国性赛事。IYPT赛事起源于莫斯科大学选拔优秀学生的活动,被各国物理教育学家广泛认可,并演变为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。截至2017年,该项赛事已成功举办了30届。IYPT模式也推广到各国大学生的物理竞赛中,并于2009年衍生出大学生国际物理学家锦标赛(International Physicists' Tournament, 简称IPT)。2017年,第9届IPT在瑞典成功举办。
CUPT借鉴IYPT的竞赛模式,由南开大学于2008年首次引入我国的大学生物理能力训练。CUPT竞赛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,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。参赛学生就实际物理问题的基本知识、理论分析、实验研究、结果讨论等进行辩论性比赛。这种模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提高科研素养,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、团队合作精神、交流表达能力,使学生的知识、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发展。该项赛事得到了教育部的大力支持,也是落实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—2020年)》的一项重要大学生创新竞赛活动,已列入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计划。
受疫情影响,2020年CUPT比赛(华东赛区)在网络上进行,由浙江大学和浙江省物理学会承办。本次比赛,共有华东6省1市共35所高校参与角逐,高校阵容强大,浙江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南京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也参与其中。
杭电CUPT代表队由理学院副院长李源教授、物理系副主任温正城组建,徐娙梅老师为领队,成员由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廖德政(队长,18级)、白怡静(18级)、张晓峰(19级)、郑宇恒(19级)和民族预科班普雪滢(19级)组成,徐娙梅、温正城、王关晴、梁宏和应皓老师共同指导。胡冰姝、乔宇、董施君作为预备队员参与赛题准备,赵金涛教授曾代表杭电观摩比赛。
2020年CUPT有17个开放性的问题,每个问题都需要采用理论计算、实验验证、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研究。杭电CUPT团队经过半年时间准备,暑假1个多月的集中训练,指导教师和队员进行了理论、实验方面的研究和充分讨论,克服了诸多困难,为本次竞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。
杭电CUPT代表队沉着冷静、思维敏捷、团结合作,与浙江大学、南京大学、厦门大学等985高校学生展开了4轮12场(每场50分钟)唇枪舌剑的学术辩论赛,在正方、反方、评论方的角色转换中展示了半年多的竞赛成果,展现了理学院学生扎实的数理知识和良好的思辨能力,在高手如云的赛场展现了杭电学子的飒爽英姿,赛出了水平。此次杭电CUPT团队喜获华东赛区三等奖,离不开学院和物理实验中心的支持,离不开指导老师的辛勤付出,更离不开参赛选手的勤奋努力。
此次杭电CUPT团队成功参赛并获奖,既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,又在和国内顶尖高校学生的对决中,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,在国内物理同行中展现了杭电学子的良好风貌。